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略說修菩薩行_摘錄自_倉忠仁波切教授《佛子行三十七頌》



菩薩修行,其目的就是利益眾生,也就是說,菩薩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修行。以利益眾生而言,最圓滿者就是佛。如是,為了獲得佛果位的緣故,所以必須修菩薩道。又,菩薩道可分為「見」與「行」二分,「行」主要是修菩提心,「見」主要是通達空性之智,雙修彼二分__菩提心、空性見,也就是彼二分互為助伴而修,才能證得究竟圓滿之佛果位。佛果位,就是修菩薩道之最終目的。

修菩薩行,就是修菩提心所攝之行;但是,產生菩提心之前必須先產生大慈悲,未產生大慈悲則必定無能產生菩提心,此一次第是決定。又,大悲是救拔一切有情離苦,因此,產生大悲之前必須先了解輪迴苦。又,為了認識輪迴苦,就必須了解業因果道理。業因果道理,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下士道所說「三惡趣之業因果」與「人天善趣之業因果」,以及,中士道所說「輪迴之流轉因果」與「解脫之還滅因果」,以下士道及中士道所說業因果之理,而能了解輪迴、輪迴苦。此處主要是說,若是不了解業因果,則必定無能了解行苦,既不了解行苦,則不僅無能生起出離心,也無能生起大慈大悲,也必定無能生起菩提心,則根本就談不上修菩薩行。

《菩提道次第廣論》下士道中所說的業因果,是以闡釋惡因與惡果為主,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煩惱推動而造惡業,由了解此等業因果道理而趣入造善、遮止造惡。但是,未具出離心或菩提心而造善,也就是說,不是以出離心或菩提心為動機而造善,所造雖是善業,然而卻是輪迴的因,雖不投生三惡趣,卻仍是輪迴之人天。況且,並非每一時處人天皆有佛法,若是投生無佛法之時處也是枉然,更何況,能夠修學源自那蘭陀清淨教法,也是人天中極少數具福者,即使以觀音菩薩之淨土藏地的人民而言,真正修學那蘭陀清淨教法、龍樹等菩薩的密義也是極為少數,所以,我們應當珍惜把握這樣修學的因緣。

又,斷除輪迴苦,並非如同割除外在身體上的腫瘤,輪迴苦是存在於有情相續中的法,主要是存在於心續中,它並不是外在的法。總的來說,由業及煩惱之力所控制,就是輪迴苦。輪迴苦可分為:苦苦、壞苦、行苦。前二種苦是粗分而比較容易了解,後一種苦則是細分而不易認識。所謂「救拔一切有情離苦」,此中的「苦」是行苦,並非苦苦與壞苦。行苦是:業及煩惱之力所控制的有漏蘊體。或說為:業及煩惱所控制之輪迴者相續中的有漏法。此中,「有漏」意謂,由業及煩惱所控制,故是有漏;「蘊體」意謂行蘊(五蘊中的行蘊)。例如,我們的心、我們的身體皆是有漏,因為是業及煩惱所控制。又如,我們的樂受、苦受之根本來源是行苦,因為我們的身體是行苦所攝,由於這個身體才有樂受與苦受之改變。以我們來說,由業及煩惱控制心,心則控制身語意行為,反向來說,身語意之行被心所控制,心則被煩惱所控制,煩惱則被業所控制,然而,業及煩惱是無始以來相續至今,所以,其力極為強大、迅速現行,一旦現行就使我們喪失正確思惟的能力,於是產生不如理的身語意惡行,然後承受惡果。總之,由業及煩惱之力所控制就是行苦,這是我們必須認識的。

由此引申而說,即使上師將金剛手放在你的頭頂上,跟你說障礙都已消除、可以安心睡覺,當下你的心可能比較平靜,回去也能安穩好好睡覺,但是,過幾天之後依然現行煩惱。當下沒有遇到起貪等煩惱的對境,你的內心自覺很平靜,似乎都沒有煩惱了,過幾天之後,遇到不悅意境就立刻現行煩惱。那麼,所謂金剛手放在你的頭頂上加持,終究有什麼效果?這就是一種迷信!真正具因緣之不共上師與弟子,如馬爾巴大師與密勒日巴尊者,由於過去世多劫的師徒因緣,當世聽聞上師一句教授就能生起諸種功德,這並不是一世的因緣而已。由此可知,傳承上師座前每一位弟子都是這種因緣福德,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我們這種情形,因此,我們還是必須努力學習及思考、串習。又,修行上改變內心是非常困難,不可能立刻全然轉變為好,但是,經過長時一年乃至四年的串習之後,再比較於當初學習時,自己的觀念及行為已經改善很多,當下就應當憶念三寶及上師的恩德,感謝法友的支持與提醒,使我有成長改善。

摘錄自_倉忠仁波切教授《佛子行三十七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