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學習《心類學》《攝類學》等等前行課程,乃至思辨三邊與四邊等等差別, 有何利益?目的為何?

透由學習《心類學》《類學》等等前行課程,乃至思辨三邊、四邊等等差別而培養出思惟的邏輯理路,對於修學佛法或是一般生活上都有廣大的利益,因為透由這些學習思考就能增長觀察力其中,最主要目的是:增長智慧,解決自內心的煩惱。
首先說到,對於一般日常生活是有益——
透由這些學習思考增長觀察力對於日常的生活也有利益,能夠具足善慧而觀察:不可以這樣作,這樣作會有什麼過難;必須這麼作,因為能產生什麼好利益。又比如,從事一件事情,首先必須確立這件事情的定義,再者,確立其項目之分類——進行的方式、完成的時間等等,將這些建立清楚之後才去正式進行,如此就能容易順利成辦。如果一點都不了解就貿然而行,那麼就會耗費極多的資金、人力與精神,乃至最終沒有完善的結果。
又如,一般比較沒有觀察力的人會說:「某某地方車禍,人都死了!」其實這句話有問題。反問:「人都死了嗎?你不是人嗎?」學習過理路的人應該不會這麼說:「那裡地震,人都死了!」因為這不周遍。我們無能了知他人的心,當我們聽到他人說話,只能根據他所說的話去判斷一件事情——人都死了,所以都沒有人?你自己正在說話,難道你不是人?學習這些教理中所說的定義、三邊與四邊等等差別,對於思考及說話也有很大的幫助。以前西藏有二位師父,一位學習過辯論,一位並沒有。兩位師父有一次同時參加會議,這位學習過辯論的師父說話很仔細、很有道理,提出非常精彩的內涵,讓大家聽了很高興;但是,那位沒有學習過辯論的師父無能說出什麼內涵。會議結束之後,他生起這樣的心:「我沒有學習過辯論,真的很可惜!」
者說到,對於修學佛法必定有益——
修學佛法不同於一般世間的學習,為何修學佛法?其主要的目就是——將所學的義理運用於增長智慧、消除煩惱。所以,學習這些義理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增長智慧,解決自內心的煩惱。又,透由這些學習思考就能增長觀察力具有正確的敏銳觀察力就會對於學習經教有大利益,例如,善能抉擇經教所說的正確義理,以及前後所說的意趣無任何相違。
再者,透由這些教理中所說的定義、三邊與四邊等等差別,我們能夠解開不了解的部分。佛法中說無我,那麼,無我是什麼?佛法中說空性,於是有人認為:「空性就是什麼都沒有,就像衣服的口袋空空沒有任何物品,一切都是無我、空性,都是沒有的所以不要執著」這種觀念將無我、空性認為就是沒有存在,然而,經論典籍中清楚闡明無我、空性,而且必須透由聞、思、修才能夠了解,過去已經成就的大師都是透由聞思修經教的義理而成辦的,並沒有不是如此的。
,有問:「現前」周遍「現量」嗎?回答:周遍。作出這樣的回答,就是內心有一個顛倒知,因為實際上不周遍,但卻認為是周遍。經過學習、解釋之後就能了解原來不周遍,這時候再問:周遍嗎?回答:不周遍。這就是已經去除一個顛倒知。以後再問,就能決定的回答:不周遍,例如,第二剎那之執持瓶眼知,彼是現前,但不是現量,而是再決知。當作出這樣的回答時,心續中已經解開一個不明了,已經遮除一個顛倒知。
又如,問:諸法是無常嗎?回答:當然是無常!作出這樣的回答就是心續中有一個顛倒知,因為不了解無常的緣故,所以這樣回答。學習無常的定義內涵之後就能清楚區分有為、無為,那麼,對於這個問題就能決定回答:不周遍!這就是已經清楚了解常、無常各自的定義內涵。反之,如果周遍的話,虛空的返體、瓶子的返體等等,它們都會生氣喔!所以不可以這麼說。(全堂大笑)。
再說,為何大家恭敬佛?因為佛是一切相智,佛能通達諸法。但是,佛不是最初就能通達諸法,也是經過學習及積資淨障,進入資糧道之後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集聚福智慧資糧究竟圓滿而最終成就一切相智,能於一剎那通達諸法上二諦。由此可知,一切相智的來源就是透由學習佛法而逐漸增長智慧,最終成就一切相智。因此,學習這些教理中所說的定義、三邊與四邊等等差別,對我們必定有益!
總之,透由學習《心類學》《攝類學》等等前行課程,其中所說的定義、思辨三邊與四邊等等差別,讓我們了解到,自己對於諸法的存在並沒有清楚了解。例如,透由這樣學習我們就能了解「諸行無常」是正確的,因為諸行是有為,有為一定是無常。如果沒有學習其中所說的定義、三邊與四邊等等差別,或是沒有通達其中的理路,那麼內心對於彼法就會有無能力決定的不安。如前說,當正確的回答「不周遍」之時就是遮除一個顛倒知,已經種下解脫的種子。所以,透由這些學習能解開我們思惟的死角、開展觀察力,使我們的智慧逐漸增長。
或許有人認為:「學習這些課程沒有多少利益,只要多持念經咒、禮拜三寶、祈求加持或是四加行等,以諸種集資淨罪就能確保來世的利益,甚至往生極樂淨土。」但是,雖然彼等皆是善行,非常值得隨喜,然而,從事那些外在的行為之後,你內心的煩惱是否真正減少呢?也許煩惱暫時不現行,但是,若要真正削減煩惱,唯有依靠心續中建立一個智慧才能去成辦,因為,以智慧去對治才能削減煩惱。龍樹等大師造作諸多論典,主要是為了利益眾生修學之方便,首先必須透由學習諸種論典而於心續中增長智慧,之後才能以智慧去壓伏煩惱、對治煩惱,也就是,由於遮除不好的心類而帶來正確理智、內心平靜,這才是獲得修行上的正確方向、迅速增長福智二資糧的方法。觀音上師曾經說過,祈求文殊菩薩加持而持念文殊心咒108次,由於對文殊菩薩的強烈信心,以及傳承諸上師的加持、具足福報因緣,也許會產生好的改變,但是不完全決定能以此而增長智慧,但是,透由學習攝類學、心類學等等教理,一定能增長心續中的智慧。觀音上師如此示,有其理由,因為智慧的相違品就是無明、不明了的心。
最後我們互相鼓勵——

我們小時候學習時,雖然老師很認真的教導,但是剛開始學習時並不完全了解,但就是不斷的持續學習,直到學習《現觀》經過三、四年之後才真正了解這些義理的內涵。所以,剛開始學習時不懂也沒有關係,還是要堅持繼續學習,第二次再學習時一定會比較了解,第二次學不懂的,第三次再學習一定就會比較了解,學習佛法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並不是只有這一世而已,如果這一世放棄不學習,來世也不可能自然就會懂,對你而言仍然是很困難。這一世認真學習就會種下種子,並且多多發願、積資淨罪,那麼就會逐漸增長智慧,也就會在學習上有所理解、有所獲得。比如說,以前剛開始學習時不懂,經過三、四年的持續學習之後,再回來看就變得很簡單了,不禁內心會想:「很奇怪!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當初為什麼學不懂?」事實上,這就是因為自己的智慧已經增長了,已經有能力通達其中的理路,所以認為很簡單。所以,一開始學習時不懂也沒有關係,應當鼓勵自己:「那麼多人學習佛法,真正透由聞思修學習的人卻是很少,但是,我真的很有福報,有機會這樣學習佛法真是得來不易!」所以,我們大家一起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